2021监管“年度大考”到来!这5招帮助教育机构渡过“生死劫”
摘要: 在政策风声不断收紧的当下,在线教育行业进入“严监管”时代的信号已经非常清晰。教育机构在这样的境遇下,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样的政策风向?在“严监管”时代将何去何从?
这场“大考”和2020年的疫情不同,它考的是机构的OMO、私域运营、财务管理、课程产品研发等多项综合能力。对于重视教研质量和产品力的机构,或许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3月底,一场“人类史上最大单日亏损”的爆仓事件震惊全球市场。
处于旋涡中心的,正是跟谁学、好未来、新东方在线教育美股“三巨头”,其中跟谁学最后跌了41.6%,几近“腰斩”,市值蒸发接近500亿人民币。
据行业媒体报道,这次暴跌的背后跟一份“关于教育部‘双减’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情况汇报”有关。
其中明确提到了“限制培训机构数量、限时间、限价格”、“从严审批机构准入资格”、“限制线下培训广告”……虽然教育部随后表示“谨防误传形成不确切信息”,但政策趋紧并非无迹可寻。
3月31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回应称,今年,教育部把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截至3月30日,北京市已经恢复72家培训机构线下复课。但其中一家机构的管理层表示,公司内部讨论后,最终决定暂缓开启线下课程。另一家机构的内部人士则直接用“惊弓之鸟”,表达了机构此时的心情。
在政策风声不断收紧的当下,在线教育行业进入“严监管”时代的信号已经非常清晰。教育机构在这样的境遇下,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样的政策风向?在“严监管”时代将何去何从?
监管风向重点看哪里?
从近期政策发布的重点来看,目前对教育机构的监管主要在预付资金、教学和办学资质审查及广告宣传监督三大方面。
01
预付资金严管:规避“暴雷”风险
2020年,优胜教育、学霸君等大机构相继暴雷。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大机构在暴雷跑路之前,仍然通过大促的方式疯狂吸收资金。暴雷后,给学生和家长的退费更是无从谈起。这一举动引发了舆论的反感情绪。
因为采取预付款的收费模式,教育机构需要一次性收取费用,部分机构若使用不当,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
为了防止风险出现,资金监管必须要到位。3月21日,海淀区教委发布通知,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申请线下复课时,必须提交与银行签订的监管协议。
培训机构可将预付学费自动存进监管银行免费开设的学费资金监管账户,校外培训机构申请线下复课时,必配资金“监管人”,“监管人”须立保密协议;预付学费“一课次一消”。
截至目前,已经出台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政策的地区已超10个省市。各地市相关部门已开始部署,开展智慧教培监管云平台试点。首批试点教培机构已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教培监管业务”正式落地。
随着监管不断加强,个别校外培训机构通过预收大量学费,移作他用,最后卷款跑路的现象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制。
02
资质审查:合法合规开展教学活动
最先面临整改的是平台讲师的“教师资质”问题。
今年1月,一位老太太分别出现在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和清北网校4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广告中。在A广告中称自己“教了一辈子小学数学”,又在B广告中变成“做了40年英语老师”。
一名“教师”分别出现在4家机构的广告中
这则虚假广告引发了舆论热议,这位“老师”随后也被曝光只是一名广告演员而非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
广告被举报后,2021年2月初北京市教委约谈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和高途课堂等在线教育机构,要求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相关课程全部下架。
2月5日,北京市教委下发通知,要求在线教育机构核查在职教师信息,确保学科类教师具备教师资格。2月15日之前,所有无教师资质人员的在售课程全部下架。据各机构公示的备案承诺书显示,截至2021年初,猿辅导和作业帮的授课教师人数分别减少42人和35人。
“教师资质”问题被整改,直接导致了有教师资格证的讲师成为各平台的“香饽饽”,没有资格证的教师则面临课程下架和收入减少的窘境。
同时,关于教育机构办学资质的监管也在开展。
4月6日,北京海淀市场监管微信号发布《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谨慎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警示》,优胜教育、易消教育、百年英才等教培机构因无证办学再上“黑榜”。
同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学科类或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类教育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查看对方是否已经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任何公司或分公司在未获得办学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教育培训,均属于非法经营,当地工商局有权查处。根据《教育法》,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行政部门也有权予以撤销。
可以预见,未来多个省市的监管部门会对机构的资质进行更严格的审核。
03
广告监管:消失在黄金档的巨头
2个月前,在线教育巨头们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得正酣,而今,似乎在一夜之间,央视所有的时间段都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在抖音、朋友圈等阵地,在线教育学科类的投放已经大幅减少,目前大多为素质教育类广告。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和第二期机构LOGO露出对比
3月,人民日报连载《四问校外培训乱象》,其中提到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广告投放,“从综艺晚会,到公交车站、楼宇电梯,再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校外培训广告可谓铺天盖地。”批评广告投放的同时也提到了资本的狂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资本的驱动之下,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做广告、拼低价,甚至用收来的学费做投资、做投机。”
这可能是央视率先停掉在线教育广告的原因之一。
二是营销套路,“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营销话术频繁出现,容易引发家长和孩子的焦虑。
随着广告监管的加强,政策会更要求机构将重点落实到教学效果上。
“监管大考”当前
机构如何“活”下去?
在预付资金监管、教师资质和办学资格审查、广告宣传严管等多重政策压力下,可能很多疫情中还未恢复元气的机构将迎来一次更大的挑战,部分机构极有可能面临倒闭。但是对一批重视教学质量的机构来说,可能是一次赶超对手的好机会。
未雨绸缪,机构可以考虑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在应对严管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01
OMO模式+私域运营会更被推崇
从去年开始,新东方、好未来两大线下教培巨头已开始大力拓展OMO模式,并表示今后几年OMO会是公司的发展重点。
在强监管和疫情交织的因素下,线下机构教学场所不确定性增大,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服务,可以及时止损,减少生源流失率。
同时,随着对电视媒体和网络广告的监管趋严,教育机构公域获客的成本会不断水涨船高,私域流量的获取和转化会显得愈发重要。一名机构负责人透露:“减少投放预算、减少企业曝光度,加大‘地推’力度和探索更多私域流量获客方式已经是目前很多机构普遍的共识。”
私域流量的优势在于机构能够自己把控、反复触达、活跃度高的用户群体,一般是沉淀在抖音、微信社群、公众号、个人微信号等等渠道的用户。
机构可以在公众号和APP等渠道中嵌入保利威直播模块,进行公开课和体验课的直播,触达私域流量池中的用户并引导购买课程。
润德教育在APP中嵌入课程直播,并提供日程和预约功能
借助多平台转播,可以将直播间同步到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等渠道,既能获得最大范围的公域曝光,也能够将公开课推送给多平台沉淀的精准用户,提高触达率。
通过保利威转推功能
将直播同步到视频号、微博、B站、西瓜视频等平台
02
重视短视频引流效果
视频是当下效率更高、信息密度更大的传播媒介。很多家长每天都在和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渠道媒介接触,这意味着机构营销、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媒介需要发生变化。
由于知识应用性强,结合短视频天然的娱乐性和干货分享特性,机构可以依靠内容来实现受众的自然传播。中小机构入局短视频的出发点,是寻找更低价的流量池。在新领域使用老套路并不现实,用内容吸粉,再寻找转化的可能,短视频里蕴含着这样的机会。
“数学物理宫老师”快手页面
以热点话题+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同时,机构在公域和私域进行公开课直播后,还可以使用保利威云端剪辑,把直播回放视频剪辑成30秒朋友圈知识精华、5分钟干货视频等形式,实现内容的复用和二次传播。
保利威在知乎、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的直播回放剪辑端视频
03
正视财务问题,付费公开透明化
机构如果有容易触犯的财务问题,必须要提前解决。比如:
(1)预收款的使用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且收入没有进入学校的财务专户;
(2)机构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和符合资格的财务人员;
(3)学校缺乏统一的财务核算,存在着账外核算和假账现象;
(4)费用支出随意性较大,缺乏财务预算和决算等等。
传统的统计方法中,学员上课后,培训机构也需要根据学员的上课情况逐一扣除课时,步骤繁琐且容易出错。家长打电话咨询机构查询学员课时剩余和卡剩余,需要翻阅学员课消记录,再统计核对。
在资金监管措施到位落实后,学员的剩余金额更是会作为重要的退费法律依据。这就要求机构收费时提供合法合规的收费条目和依据。
04
设计出顺从人性的教育产品
商业和产品的成功需要从人性入手,而学习和成长则都是反人性的。
对于教育来说,要优先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对于大部分普通孩子来说,成长没有所谓的捷径,需要的是不断反复刻意练习、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和知识。
但在课程设计上,是可以进行游戏化改造的,恰好游戏是顺人性的,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可以进行研究。比如:
(1)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进行PK?
(2)如何通过创新互动方式给学生及时反馈和持续的成就感?
(3)如何让学生建立起对某个学科的兴趣?
通过教育来育人,学生才更容易体会到学习的“魅力”,才能对学习“上瘾”,同时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影响产品和服务的黄金指标——续课率和转介绍率。
05
回归本质,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教师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有不少教育机构看似抓“教研”,实际上是抓“做题”,走的是短平快和价值取向。
国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本质上就是为净化行业环境,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届时,没有过多外部因素干扰家长决策,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且只有比拼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除了抓好教学内容,机构还可以通过技术来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拥有更强的付费意愿。
第一,在私域中,机构可以通过保利威无延迟直播,实现万人级别的无延迟直播大班课,引导有需求的用户购课。
借助保利威虚拟直播,讲师可以随意更换背景,站立授课的同时展示课堂内容。这样的“真”教学互动,本质上是赋予了教育机构将真实的线下教学能力,完整复制到线上的可能。
第二,可以使用直播间的分组互动功能,自动将大直播间自由分成若干“小房间”。
学生进入小房间,通过彼此看得见的小组直播课,分组结束后,学生仍可回到大直播间继续上课。大班小组随时切换,“提升课堂效果”与“扩大班型”两头兼顾,既平衡了大班课的成本,又保有了小班课的效果和体验。教育机构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利润。
第三,精细化数据统计实现个性化教学。以保利威服务的北京四中为例,学校系统后台会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数据,生成学情统计报表,分析学生的任务完成率、试题正确率、学习行为等。
老师可以详细分析直播课堂上的各种数据,跟踪学生学情,同时回顾课堂直播流程,不断优化讲课方式和内容。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需要规范校外培训。随着近期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落地,校外培训机构面临的是一场“大考”。
这场“大考”和2020年的疫情不同,它考的是机构的OMO+私域运营、财务管理、产品研发等多项综合能力,机构仍然需要不断保持自我迭代,通过不断寻求改变来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