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各种靠炒币一夜暴富的故事刷屏的春节假期,工信部在2月24日发布的一则统计数据消息,被很多人忽略了。

从大年三十到初七的官方春节法定假日期间,国内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84.9万TB,同比增长236%。其中最高峰出现在除夕当日,移动数据流量消费12.1万TB,同比增长245%。而在2017年除夕,全国移动数据流量消费3598万G,同比增速仅为88.4%。

面对这一超乎寻常的增速,工信部的解释是:拜年方式视频化、流量资费大幅下降等多因素。无声的数字背后传递是2018年的第一声春雷:流量的大航海时代到了。

01 流量还在大爆炸

中国的流量红利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新一轮的爆发期。

除去春节的特殊时期之外,全年的数据也十分引人注目,国家信息网络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累计达212.1亿G,比上年同期累计增长158.2%。 

与工信部的解释类似,国家信息网络中心的报告认为,4G移动电话用户持续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丰富,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高速增长。

而这里所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指的就是数字内容产业,既然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这样的传统视频网站,同时也包括秒拍、抖音、蜻蜓等短视频、直播、音频平台,以及类似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资讯客户端。

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时间杀手。

QuestMobile的统计称,2017年,中国移动网民人均单日使用手机约为3.9小时,QuestMobile的《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发现,移动网民更偏好在整段时间看视频,休息和休假时是看视频的主要时间。

两家视频网站近日也分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尽管爱奇艺和B站均未盈利,但仍雄心勃勃,前者估值接近百亿美元,后者估值也接近30亿美元。

它们的底气来自用户旺盛的视频消费需求——2017年3月,爱奇艺APP的月使用时长达57亿小时,成为仅次于微信的中国第二大APP;B站月度活跃用户为7180万,超过80%用户为出生于1990-2009年的「Z世代」,日均停留时间超过70分钟。

另一位新兴内容产业代表——抖音,尽管被知乎用户揶揄「摩的司机往车上装了两个喇叭,就不能叫摩的了,而是音乐摩的」,近日则在连篇累牍的各类报道中「战胜」了快手,成为又一个国民级短视频产品。

春节数据高峰、爱奇艺和B站赴美上市、抖音蹿红,近日这四则彼此孤立的新闻所报道的对象,正是这流量大时代的报春者。

02 谁是红利收割者

在这一波流量大潮中,还有三波公司将从中获益。

第一波获益是电信运营商,这好比车流量增大后,最先受益的必然是高速公路运营公司一样,过路费收入大增。

工信部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246亿GB,比上年增长162.7%,增速较上年提高38.7个百分点。全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775MB/月/户,是上年的2.3倍,12月当月户均接入流量高达2752MB/月/户。

这份公报认为,手机上网流量是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流量红利之下,三大运营商亮出2018年第一张运营成绩单堪称开门红。

中国移动仍然是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据最新财报披露,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净利润达921亿元,相当于每日净赚3亿多元。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深度合作,中国联通的表现则更为亮眼,2017年前三季度的利润达到40.54亿元,同比增长155.3%。

第二波获益的则是CDN类公司,还是拿高速公路举例,车流量增大之后,必然面临拥堵问题,这时候就又产生了庞大的提速需求。

每一项被用户玩嗨的产品背后都离不开CDN的加持。从「吃鸡」游戏火热、抖音蹿红、到动辄百万人同时在线的直播答题,对于网络的内容传输提出了巨大挑战,对于直播服务、消息服务都有较高的性能要求,在高并发下容易发生延时增加、消息拥塞、黑屏卡顿等现象。

特别是对于当下火热的直播答题来说,3 到 10 秒的延迟时间会让直播和实 时问答用户体验变得极为糟糕,直播时必须保障问答与直播同步。为追求最佳的用户体验,各大平台不得不加大对CDN的投入。

其结果是CDN行业营收的一骑绝尘。国内最大的专业CDN公司网宿科技,在2017年度业绩快报中披露,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 60亿元,环比第三季度增长15.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亿元,环比第三季度增长62.40%。

民生证券近日发布的报告称,2016 年中国CDN 市场规模将近100 亿元,预计2020 年将达到330 亿元,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三波受益的则是边缘计算类公司,除了内容产业之外,物联网的方兴未艾,大批设备接入互联网之后,也将推动流量的几何式增长。

特别是随着IoT市场的爆发,传感器的融合以及由大量传感器带来的数据运算和处理,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互联网,未来五年超500亿设备需要连网传输,据IDC发布的相关预测,2018年,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50%的物联网网络将面临网络带宽的限制。

由于这些产生数据的事物和人通常不在云端,因此需要通过许多形式的在边缘处的计算来补充云计算。但边缘计算并不「边缘」,在技术与商业的双重驱动下,边缘计算产业正在持续走向纵深。

可以预见的是,在边缘计算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上的企业——从英特尔等上游芯片制造商,到网宿科技等CDN独角兽,都在发力智能计算网络,升级现有CDN节点为具备存储、计算、传输、安全功能的边缘计算节点,以满足万物互联时代的需求。